近日,在第三届中国国际供应链促进博览会(链博会)上,前海粤十轮值董事长史伟琦展示了公司最新发布的“低温特种机器人(企鹅2号)”与“全球冷链智能协同云平台”。这两项成果不仅体现了中国冷链技术的突破,也为全球供应链韧性建设提供了新路径。
史伟琦介绍,我国冷链物流市场规模超5万亿元,但20%-30%的损耗率远高于欧美国家5%的损耗率。针对这一痛点,前海粤十推出了创新解决方案——“企鹅2号”低温特种机器人可在-30℃环境中精准作业,定位精度达±5mm,货架空间利用率提升70%,人力成本降低30%。支撑硬件的“全球冷链智能协同云平台”数字底座,整合仓储、运输、通关等12个环节数据,通过区块链技术实现全程溯源。以泰国榴莲为例,消费者扫码即可查看种植、分拣、运输等全流程信息,贸易合规率提升至99.9%。
史伟琦表示:“我们已打通5700万吨冷库资源,目标三年覆盖80%主要贸易节点。”
在技术标准层面,前海粤十深度参与国际合作。在RCEP框架内共建冷链数字走廊,通过分布式智能共识溯源矩阵,贸易通关时效提升40%,产品损耗率从25%优化至8%以下。史伟琦透露:“我们参与制定的ISO9001、ISO27001国际标准已获国际认可,为跨境冷链数据安全提供保障。”
前海粤十近期完成B轮融资,资金将重点投入AI预测算法、数字孪生平台等核心技术研发,致力于构建全球农产品冷链数字化的基础技术架构。
以冷链信息化为起点,前海粤十构建贯穿全产业链的数字化运营体系,服务网络覆盖“一带一路”沿线35个国家。其智能化解决方案应用于全球超5700万立方米冷库设施,服务37万余家终端商户。
今年是“十四五”规划的收官之年,也是“十五五”规划的谋篇布局之年。《“十四五”冷链物流发展规划》提出2035年全面建成现代冷链物流体系。前海粤十的智能装备与数字系统已在长三角、粤港澳大湾区等关键节点形成示范效应。在链博会现场,史伟琦描绘了2030年的智慧冷链图景:“通过数字化技术赋能,从田间到舌尖,全程可感、可控、可信,前海粤十希望以深圳创新活力为引擎,为全球农产品冷链产业提供中国解决方案。”
来源:新华网客户端